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

太成功的失敗:華碩慘虧30億的啟示

邁入2009年第一季後,眾所矚目的各家上市公司2008年第四季財報也呼之欲出,其中除了雙D產業鉅額虧損外,一向表現優異的優等生華碩電腦,居然在第四季慘虧了30億台幣!!還在大家一片掌聲與歡呼聲中的Eee PC儘是罪魁禍首?!正如商業周刊專訪所分析的,華碩是輸給自己,而不是景氣!!

企業內部文化對外部變化的敏感度

華碩的領導群施崇棠先生、童子賢先生等人,皆為技術背景出身,對於品質、製造成本、量產能力等產品要素的要求,從許多報章雜誌報導與公司本身的標語"華碩品質、堅若磐石"可窺知一二,公司內部文化也充滿著工程師氣息,對於產品製造、設計、生產的能力,絕對充滿絕對的自信。再加上自公司成立以來,以技術為導向的產品策略從未失敗過,也曾以新手之姿一舉超越當時NB界前幾大的藍天、倫飛等專業NB廠。過度人定勝天的思維,讓企業內部過度樂觀,而產生了組織內部思考的僵固,使得沒有人敢戳破庫存水位逐漸拉高、產品銷售漸漸趨緩的事實,對於外界變化失去了專業的敏感度,讓公司承受了極大的營運風險。

太成功,忘了怎麼失敗

曾幾何時,還記得施崇棠先生在2003年接收媒體採訪時,曾經說過華碩頂多算是一間第二流的公司,還稱不上一流的企業。近來,媒體上對於華碩企業策略的報導,一再的強調巨獅、常山蛇...策略,也一度登上全球科技業排行榜的前頭,看來一片前途似錦,領導者也有信心的喊出新33計畫,2010年前成為全球NB前三大品牌等策略目標。一切看來萬事具備的企業,同時擁有品牌、製造、研發、設計等能力,在許多場戰役中一一擊敗全球與台灣各家好手的華碩,雖然打敗實力堅實的敵人,卻輸給了自己。2001年安然度過網路泡沫化而茁壯的華碩,累積許多成功的經驗,卻很少面對失敗下,忘了什麼會導致失敗。

景氣循環是檢視內部管理的契機

企業體質好比人的身體般,在一切如日中天下,總是不知道自己身體哪邊有毛病,一旦飢寒交迫,身上該有的毛病將一次併發。不景氣時正是檢查企業內部管理機制的最佳時機,從這次華碩的問題可看出,其實第一線的員工早發覺存貨與採購上的錯誤決策,但卻沒有人敢說,或是溝通了也沒有用。另外,在景氣好時,所累積的一些惡習,或許也是壓倒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。不景氣時,過度產品導向的公司,容易因循積存過多的存貨,而業務導向的公司,則容易出現應收帳款倒帳收不回來的現象。華碩則屬前者。好在華碩還算是間體質不錯的企業,前幾年累積的實力加上現金資產充足下,應可順利度過這一次的危機。

走出代工廠的思維

華碩目前雖然已經將品牌與代工進行切割,領導者也漸漸往品牌的方向靠攏,不過這次的危機除了代工的和碩出問題外,主要支持Eee PC品牌的華碩,領導階層還是過於代工廠與製造商思維,總認為只要東西做的好,不怕沒人買帳。這樣的心態是造成窘況的主因,再加上套用NB的銷售模式,一下子就推出一系列多種樣式的產品,讓消費者容易產生混淆,也讓存貨管理的困難度大大增加。相較於對手宏碁,雖然較晚推出Netbook產品,但半年單一產品Aspire one就趕上了華碩全系列的出貨量。如何跳脫代工廠思維模式,是未來華碩邁向國際大廠的過程中關鍵的因子。

小結:常保風險思維

未來市場與總體經濟的變動,將會越來越難預測,無論在順境或是逆境,皆應常保風險思維,如投資理論所言,該停損、該斷尾求生時,必定理性切割,免陷入承諾升高的泥淖。

參考閱讀:
1. 商業周刊1104期,2009/01/15,網址: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webarticle.php?id=35649
2. 天下雜誌353期,2006/08,失敗學,網址: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index.jsp?page=1&id=2414
3. 吳曉波,2007/04,大敗局,浙江人民出版社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