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

商業競賽與企業實習對企管系學生的意義

之前有機會跟學校的尚老師與賈老師,聊一些有關於企管系所學生的學習情況,其中提及企業實習與商業競賽,不過老師一直覺得企管系學生的基本實力都沒有培養好了,怎麼會一直想要要求實習機會呢?我那時候有試著去辯駁些什麼,但理由都太薄弱了。老師其實說的一點也沒有錯,連最基本的研究能力都不具備,那些經驗對企業對學生而言都不過是個歷程,似乎不太具備什麼意義。
我一度被老師給說服了,事後現在想起來,總覺得有那個地方是我覺得很重要,卻沒有當場提出來的?自己也很喜歡參加一些商業競賽,對於企業實習也躍躍欲試,為的是什麼呢?一開始我只是想在中間學習一些團隊運作跟專案管理的能力,並藉機跟企業界接觸。在整個活動下來之後,我發覺最重要的或許都不是這些東西,而是藉此"發現自我"。我在競賽的過程中,發現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,而是我開始對原本並不怎麼感興趣的行銷領域開始進行一些study,上行銷相關課程時,對於老師所言內容亦漸漸有一些sense,這些sense幫助我在撰寫計劃書或是討論時更有內容,也可以知道哪邊真的是似懂非懂的。或許我目前在這方面還是很脆弱,不過我終於知道自己哪裡不懂了,教課書上的理論跟實務的企畫,作連結時,越來越多地方更加得清楚自己的觀念的謬誤。
另外,這也是一個跟外校學生接觸的窗口,國立大學知名學府的研究生,一樣是24歲的年紀,為什麼別人就是可以比你多想一步?真的是比別人差嗎?觀摩的過程中,激發更多想要往前的動力,"我不會比他們差"這樣的想法,會更加驅動我想學習的欲望,競爭對手就是這麼強大,你在哪裡?你在做什麼?那你該做什麼?我重新定義了研究生的目的,我想學習,不只是為了文憑,更是自我學習、自我成長,我看到的只是台灣學生的競爭力,已經讓我感受到差距的恐懼,未來呢?全球的MBA跟你一起競爭,你有什麼優勢嗎?我沒有什麼優勢,所以只好花更多時間來學習,用對的態度來學我要學的,用這樣的方式或許可以拉近一點點跟別人的距離,重要的是,重新"發現自我"並且增強自己學習的內部驅動力。
我的想法是有點單純了,我就是這麼做,我去學我想學的知識,試著發現更多我不知道的人事物,如果學校可以鼓勵更多實習或是競賽的活動,應該也會有更多人想跟我一樣,想要去挖掘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世界,並且重新去思考自己讀研究所的意義到底在哪哩,重新定位自己的學校生涯。
以上,只是我的想法,很主觀的想法。

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

品牌、代工衝突何解?企業分割是條不歸路?I

隨著產業價值鏈的全球遞移,台灣代工王國的MIT美譽早已不復。從OEMODM,提供所謂Total SolutionDMS一條鞭的代工服務,台灣廠商已是全球最強的製造服務提供者,最終端的品牌或是最前端的設計廠商,只要一張設計圖、一個idea 983955的全球運籌能力,不消72小時成品已經到了地球另一端的消費市場。這是台灣的優勢,卻也是台灣產業的瓶頸,再優異的管理能力,也僅能就 3%5%的利潤中,再擠出0.1%甚至更低的利潤,常常在國際匯市變動劇烈的環境下,辛苦的血汗錢全部又歸零了。

在突破現境的壓力與更多對品牌夢想的期許下,台灣從電子資訊產業、運動休閒產業等,開始展開一連創自創品牌的活動。其實早在1987年,台灣電子產業的教 父施振榮先生,就曾以Acer品牌進軍美國PC市場,孰知跨國企業經營的經驗不足,讓宏碁最後以難看的成績,敗走美國市場,但施先生的品牌夢想仍然沒有破 滅,亦促使了宏碁第三次企業再造。宏碁電腦一分為三,變成了宏碁電腦、緯創資通、明基電通三大集團,原本的宏碁電腦變成了完全獨立的品牌商,而緯創資通則是繼承了宏電原有代工業務,明基電通集團則是擁有品牌、代工業務且兼具友達光電集團的混合集團。這項組織變革可以稱是台灣電子業空前絕後的大變革,在全世界電子業中也是少有的切割模式。

這樣的分割模式,激勵了許多原本在代工領域賺血汗錢的其他企業,產生了效尤之心,網通業的友訊,也在2003年分割代工部門的明泰,2002年中強光電分割投影機品牌部門奧圖碼科技,2007年、2008年,同為電子大廠的明基與華碩紛紛宣佈分割代工與品牌部門。這些分割的事件,有些是品牌客戶要代工廠分割的,有些是企業內部成長需求與資源爭奪下的決策。是好是壞,一般都是用五年為一個基準線在看待企業合併成敗與否,以宏碁與友訊的例子來說,宏碁分割初期約只有一千億左右的年營收,一直成長到目前年營收約三千億,從第五名的PC品牌佔有率一路躍升到NB第二大,PC合併第三大品牌,友訊在分割之後,公司價值與品牌價值一直維持在台灣前十大。從這兩家公司的案例看來,這樣的分割策略或許是成功的。

續待...